requestId:688d146fc151a9.50968864.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邢慧娜:
各位媒體朋友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今天的發布會我們邀請到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先生。請他向大家介紹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心的問題。
首先,有請黃部長作情況介紹。
2021-08-18 10:00:42
生態環境部部長 黃潤秋:
謝謝主持人。各位記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向大家介紹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相關情況,我重點介紹一下打贏打好污染包養網防治攻堅戰的情況。長期以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得到新聞界的理解、關心和支持,在這里我代表生態環境部向今天到會的記者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總書記也多次強調,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總書記說,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邊生態環境質量仍然很差,這樣人民不會認可,也經不起歷史檢驗。
黨的十九大將污染防治攻堅戰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三大攻堅戰之一。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以及各種重要會議,到各地調研、考察時都反復強調,要堅決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持續好轉。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包養網ppt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作出了全面部署。
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地各部門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污染防治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
2021-08-18 10:02:42
黃潤秋:
“十三五”規劃綱要確定的九項生態環境約束性指標和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階段性目標全面圓滿超額完成,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厚植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綠色底色和質量成色。
我可以跟各位記者朋友報個賬。在大氣環境質量方面,2020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比2015年增長了5.8個百分點,超過“十三五”目標2.5個百分點。PM2.5,也就是細顆粒物未達標地級及以上包養網城市平均濃度達到了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也超過“十三五”目標10.8個百分點。在水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66%包養網車馬費提高到了2020年的83.4%,超過“十三五”目標13.4個百分點;劣V類水體比例由2015年的9.7%下降到了2020年的0.6%,超過“十三五”目標4.4個百分點。在土壤環境質量方面,全國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雙雙超過90%,順利實現了“十三五”目標。在生態環境狀況方面,全國森林覆蓋率2020年達到了23.04%,自然保護區以及各類自然保護地面積占到陸域國土面積的18%。另外,在應對氣候變化碳減排方面,2020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15年下降了18.8%,也順利完成了“十三五”目標任務。
2021-08-18 10:07:07
黃潤秋:
2020年國家統計局所做的調查結果顯示,公眾對生態環境的滿意度達到了89.5%,比2017年提高了10.7個百分點。這也充分說明,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成效得到人民群眾的充分認可。
今年上半年,全國生態環境狀況仍呈持續改善態勢。PM2.5平均濃度同比下降2.9%,優良水體比例同比增長了1.1個百分點。
當然,我們說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需要付出長期艱苦努力的過程。“十四五”時期,我國進入了新發展階段,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具有許多重要特征,其中之一就是我國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注重同步推進物質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
下一步,生態環境部將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保持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力,按照推動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的總要求,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更加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推動生態文明實現新進步,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中國貢獻我們的力量。
下面,我很愿意回答各位記包養網dcard者朋友的提問。
2021-08-18 10:13:12
邢慧娜:
謝謝黃部長的介紹。下面各位媒體朋友可以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2021-08-18 10:17:19
總臺央視記者:
黃部長,您剛剛介紹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想請問您對于“十三五”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有什么樣的體會?積累了哪些經驗?謝謝!
2021-08-18 10:25:31
黃潤秋:
感謝這位記者朋友。說到“十三五”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體會,我體會,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十三五”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進入一個快車道的時期。這個時期,生態環境保護從認識到實踐都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的變化。我自己有四個方面的深刻體會,可以用“四個前所未有”來概括。
第一點體會就是思想認識程度之深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高度重視,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人們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主動性顯著增強。我想,這些都凝聚了全社會對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視的廣泛思想共識。這樣一個思想共識是我們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根本的思想保證,也是一個重要的思想基礎。
第二點體會就是措施之實前所未有。大家知道,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持續實施了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就是我們稱的三個“十條”。在這個基礎上,2018年啟動了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在藍天保衛戰方面,我們大力推動了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比如說,我們對9.5億千瓦的燃煤發電機組進行了改造,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清潔發電體系。我們對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汾渭平原開展了冬季清潔取暖的散煤替代,完成了2500多萬戶。我們還開展了藍天保衛戰重點地區的監督幫扶,共交辦地方各類問題27.2萬個。在打好碧水保衛戰方面,通過各方面的努力,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的消除比例達到了98.2%。我們完成了縣級及以上城市集中飲用水水源地1萬多個問題的整改,也完成了1萬多個農村水源地的保護區劃定。我們還完成了15萬個建制村農村環境的包養價格ptt綜合整治。在推進凈土保衛戰方面,我們完成農用地土壤包養條件污染狀況詳查,并且推動了成果的應用,也就是污染耕地的安全利用。我們還開展了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土壤污染的風險得到了基本管控。
第三點體會就是制度之嚴前所未有。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法治建設得到了顯著加強。2014年,我們修訂了《環境保護法》,這是環境保護領域的基礎性法律。這個法律的修訂也被社會稱為史上最嚴的、“長了牙齒”的《環境保護法》。這之后,生態環境保護領域有25部相關的法律和行政法規得到制修訂,這其中包括大氣、水、土壤污染防治法、固廢法、環評法、海洋環境保護法,還有核安全法,以及近期出臺的長江保護法、排污許可條例等等。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強了執法檢查的力度。在制度改革創新方面,我們陸續出臺了幾十項創新的制度和改革方案。比如說,省以下生態環境機構垂直管理制包養網評價度的改革,生態環境綜合執法體制的改革,我們還基本實現了全國污染源排污包養管道許可的全覆蓋。應該說,一套源頭嚴防、過程嚴管、后果嚴懲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體系基本建立,尤其是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這項制度的改革成為我們推動落實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利劍”。
第四點體會就是成效之好前所未有。這一點我在開場白里面已經給大家做過介紹,就不重復了。總體上來看,“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生態環境質量改善最大的五年,也是生態環境保護事業發展最好的五年,這五年,我們也探索和積累了不少好的經驗和做法,我認為概括起來有五個方面。
第一,也是最根本最重要的,就是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了生態文明建設,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到“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中,將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把綠色發展作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成為總書記治國理政的重要方針和理念。習近平總書記每在關鍵時刻總是親自為我們撐腰鼓勁、加油打氣、指點迷津,為生態環境保護取得歷史性成就提供了根本的保障。
第二,堅持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環境好不好,關鍵還是要看質量,看百姓對藍天白云、清水綠岸的滿意度和獲得感。我們常說,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盼就是我們努力的方向,這正是“十三五”我們打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所始終堅持的。
第三,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我們認為要正確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系,就是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這也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要義。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從來就不是對立的,而是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辯證統一的。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不是不要發展,而是要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這也是我們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的必然路徑。
第四點體會就是堅持形成大環保的工作格局。這個大格局的基本特征,就是“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各級黨委政府、各部門齊抓共管,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企業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大環保格局。
第五點體會就是要堅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保護生態環境。要讓制度成為不可逾越的高壓線和剛性約束。謝謝!
2021-08-18 10:25:45
中新社記者:
藍天保衛戰是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中之重。近年來,我們明顯感覺到藍天白云變多了。請您具體介紹一下藍天保衛戰目前取得了哪些成績,下一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面臨哪些挑戰?謝謝!
2021-08-18 10:32:27
黃潤秋:
非常感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我相信在座的各位記者朋友都有與這位記者朋友相同的感受。最近這幾年,我們頭頂上天空的“顏值”一年比一年高了,一年比一年好看了。我們呼吸的空氣,一年比一年清新了。老百姓對藍天白云、繁星閃爍的幸福感也一年比一年增強了。我想,這背后是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協同作戰、合力攻堅、久久為功的結果。
2013年國務院發布了“大氣十條”,2017年“大氣十條”第一階段目標全面完成。緊接著,2018年國務院出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幾年來,各地區、各部門共同努力,抓了一些行動計劃里提出的關鍵舉措的落實。有一些舉措,我在前面一個問題里已經提到了。比如說,大氣方面的重點行業超低排放改造、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散煤替代等。
我還想再點幾項。比如,在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方面也打了一場攻堅戰,我們和交通運輸部門一起對京津冀等重點地區國III及以下的柴油貨車淘汰了100多萬輛。我們加快了“公轉鐵”運輸結構調整,全國鐵路貨運量占全社會比重由2016年的7.6%提高到了2020年的9.4%。我們還強化了區域聯防聯控,建立了常態化大氣污染治理協同工作機制,對重點行業企業按照環保績效實施差異化的管理等。同時,我們也加強了大氣治理的基礎能力建設,包括監測體系建設、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科技攻關,還創立了“一市一策”機制。我想正是因為這樣一些具體舉措,我們今天的藍天保衛戰才取得一些扎扎實實的成果。
具體說成效怎么樣呢?從全國情況來看,我前面已經談到了,全國2020年PM2.5平均濃度為37微克/立方米,比2015年下降了28.8%,優良天數比例達到了87%等。我再說一些具體的例子。比如,北京市,今天在座的各位可能在北京生活的時間比較長,應該說是深有感受。大家知道北京去年PM2.5濃度是多少?是38,我說的單位都是微克/立方米。回過頭來看,2015年是多少?是80。接下來,2016年降到73,2017年降到58,順利實現大氣治理第一階段目標“京60”。包養網接著,2018年降到51,2019年降到42,到2020年降到38。從2015年的80降到2020年的38,降低幅度達52.9%。再說重污染天氣,北京2015年的重污染天氣是43天,去年是多少天?是10天,下降近80%。我們說“北京藍”又在逐漸成為常態了。
2021-08-18 10:33:56
黃潤秋:
我再舉一個西部的例子——成都。唐代大詩人杜甫曾經在成都留下膾炙人口的詩句,叫作“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說的是什么呢?你坐在成都的家里,透過窗戶,可以看到百里之外的西嶺雪山。我曾經在成都生活過30多年,我沒見過。但這幾年,不斷地有同事、朋友給我發來圖片、發微信朋友圈,就是坐在成都的家里在窗戶邊拍的西嶺雪山,清清楚楚。如果你運氣好,偶爾還能拍到百公里之外的貢包養網dcard嘎雪山,這就是大氣環境改善實實在在的效果。這五年,成都市PM2.5濃度下降了約36%。
有人說了,空氣質量改善是不是和去年疫情有關系?因為疫情來了以后,社會活動降低,排放降低。這當然有關系了,但我們也做過科學評估。通過科學評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社會活動程度降低,污染物減少,對PM2.5濃度的影響是2微克/立方米,對優良天數的影響是2.2個百分點。即便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因素扣除掉,我們仍然圓滿完成了“十三五”約束性指標。所以,我說生態環境質量、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是實實在在的。天幫忙,人努力更重要。
當然,我們也要清醒地看到,雖然我國大氣環境包養價格質量目前穩中向好,但下一步要推進空氣質量持續改善還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我想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包括汾渭平原等重點地區,大氣污染物排放仍然偏高,PM2.5濃度依然較高,與達標還有比較大的差距。這是一個挑戰。
二是臭氧濃度顯現逐年上升態勢。我們分析,這也主要是因為臭氧的前體物,也就是氮氧化物和VOCs(揮發性有機物)的控制還沒有取得比較好的效果。去年以來,我們按照PM2.5與臭氧協同防控思路采取了有力防控措施。所以,2020年臭氧濃度出現了首次降低。
三是大氣污染治理已經進入了深水區,需要動真碰硬,啃“硬骨頭”,這個“硬骨頭”就是我們的產業結構、能源結構,需要在源頭治理上下功夫。
下一步,我們將咬定青山不放松,繼續會同有關部門編制實施好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計劃,落實落細各項任務措施,推動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謝謝!
2021-08-18 10:34:14
澎湃新聞記者:
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啟動以來,社會關注度很高,請問主要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方面發揮了什么樣的作用?下一步有哪些安排和打算?謝謝!
2021-08-18 10:49:18
黃潤秋:
謝謝這位記者朋友的提問。大家知道,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一項重大制度創新。我們從2015年開始試點,2016年至2018年完成了第一輪31個省(區、市)以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督察全覆蓋,以及20個省的督察“回頭看”。從2019年開始,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進入第二輪。我們把中央企業和國務院有關部門也納入到了督察范圍中。目前,我們已經完成了第二輪第三批的督察。
剛才這位記者朋友說到的督察成效,我想可以用四組詞來概括,那就是落實要求、壓實責任、解決問題、助推發展。
第一是落實要求,就是督察工作始終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要求。在具體工作中,我們始終把各個地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批示的情況作為督察工作的重點,緊盯各地的生態環境問題。比如說,祁連山的生態破壞問題、秦嶺北麓的違建別墅、長白山違建高爾夫球場和別墅、木里礦區違法開采導致生態破壞等等,我們都堅持督到位、盯到底,不徹底解決絕不松手。被督察對象也都以督察工作為契機,狠抓整改,形成了“督”與“被督”同頻共振、相向而行的好效果,共同推動黨中央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部署落地生根。
第二是壓實責任,就是壓實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政治責任。這一點各位記者朋友都有體會,你們走到地方可能都已經體會到了。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意識這幾年都得到了明顯增強。許多領導干部反映,督察使他們思想深處受到震撼,特別是通過加強邊督邊改、典型案例曝光,很多干部受到了警醒,壓力得到了有效傳導。今年上半年,第二輪第三批督察,我們就曝光了云南昆明長腰山過度開發嚴重影響滇池生態等40個典型案例,發揮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第三是解決問題,就是推動解決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我認為,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之所以能取得成效,關鍵之一就是始終堅持問題導向,狠抓發現問題,推動問題整改,確保解決問題。一方面是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生態環境問題。督察開始以來,我們設立了各種舉報。群眾舉報身邊的環境問題總共有23.7萬件,絕大多數都得到了辦結或階段性辦結。另外一方面就是推動重點難點問題的解決。第一輪督察以及“回頭看”,我們交辦地方各類典型問題、重點問題、難點問題3294件,90%以上已經整改完成,我們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保護領域長期想包養故事解決而沒有解決的問題。我給大家舉個例子,深圳的茅洲河以前被稱為“墨水河”“下水道”,通過督察解決問題,扎實整改,現在已經形成了水清岸綠,成為居民休閑的好去處。
我想借此機會再強調一點,督察問題整改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依法依規,要求地方不搞“一刀切”、“一陣風”這樣的運動式整改,確保整改工作實事求是、落地見效。
第四是助推發展,就是推動轉變發展理念,助推高質量發展。最近這幾年,通過督察,一批違反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的項目被叫停,一批綠色生態產業加快發展,一批傳統產業得到了優化升級,實現了生態環境保護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雙贏。比如說,一些地方貫徹新發展理念,控制“兩高”項目盲目上馬的態度不夠堅決。今年我們的督察就把這方面作為督察工作的重點。這個地方我也要強調一點,督察不是不讓項目上馬、不讓發展,而是要通過遏制盲目上馬“兩高”項目,進一步優化產業結構和能源結構,走綠色低碳、高質量的發展道路。在這方面,我們將給地方整改留足合理的整改時間,指導地方堅持“先立后破”,不搞“急轉彎”。
下一步,我們將持續開展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特別是繼續將共抓長江大保護、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以及實現碳達峰目標等黨中央的重大決策部署納入到督察范圍中。謝謝!
2021-08-18 10:49:36
封面新聞記者:
包養價格ptt我們知道應對氣候變化與污染防治具有很好的協同效應,目前全國碳市場上線交易已經啟動一個月,請介紹一個月以來的運行情況。碳市場在碳達峰、碳中和的過程中起到什么作用?全國碳市場建設還存在哪些挑戰?下一步如何推進?謝謝。
2021-08-18 10:58:59
黃潤秋:
感謝這位記者包養網朋友的提問。碳排放權交易是利用市場機制控制和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一種市場手段,這是一種重要的市場手段。當然,也是落實我們國家碳達峰目標、碳中和愿景的制度創新和一個重要的政策工具。一個月前,就是7月16日,全國碳市場正式啟動上線交易,第一個履約周期,我們把全國燃煤發電行業2162家企業納入到了碳市場的范圍,總共覆蓋了45億噸二氧化碳排放量。自啟動以來,全國碳市場運行平穩,交易價格也從首日開盤價的每噸48元上升到昨天收盤價每噸51.76元。開市一個月來,全國碳市場排放配額累計成交量達到了702萬噸,累計成交額是3.55億元。
國內外的實踐都表明,和傳統的行政管理手段相比,碳市場既能將溫室氣體控排責任壓實到企業,又能夠為減碳提供經濟激勵機制,降低全社會的減排成本,帶動綠色技術創新和產業投資,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碳減排的關系提供有效的政策工具。
為了穩妥地推進這項工作,我們從2011年開始就在北京臺灣包養網、天津、上海、重慶、湖北、廣東和深圳七個省市開展了地方的碳市包養場試長期包養點,主要是探索碳市場管理的制度體系。通過多年試點,在碳排放核算、配額分配、核查、履約清繳這些制度方面積累了寶貴經驗,也為全國碳市場的啟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全國碳市場建設還是一項重大的制度創新,雖然有很多年的試點基礎,但對于全社會來說還是一個新鮮事物,存在很多需要我們進一步完善的地方,也還有很多短板和不足。所以在推進過程中,我們必須審慎穩妥。下一步,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重點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制度體系,推動《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條例》盡快出臺,修訂完善相關的配套制度和技術規范體系,完善溫室氣體自愿減 TC:sugarpopular900